33年前,中專畢業的李剛走進建設中的天津大無縫鋼管廠(簡稱“天津大無縫”),成為電氣維修崗位的一名普通工人。面對從多國引進的復雜設備,他抓住一切機會向外方專家學習,深夜整理的技術筆記積累了近20萬字。10
今天,已成為全國勞模的李剛,帶領著“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將技藝傾囊相授給新一代“大無縫”人。2021年,工作室10大攻關課題全部完成,為公司創效1031萬元。6
01 匠藝傳承,三代匠人接力
走進天津鋼管集團管加工事業部,全國人大代表李剛正指導年輕技術人員調試設備。從普通維修工到國家級技能大師,李剛的成長軌跡,正是天津大無縫鋼管廠師徒傳承體系的生動寫照。
“對于一家企業、一個國家來說,只有一兩個勞模遠遠不夠。如果人人都能成為技術能手,那么將發揮無窮的創造力。”李剛常對徒弟們這樣說。6在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每年年初都會從勞模創新工作室成員申報的攻關項目中遴選出重點項目,制定詳細實施計劃。通過“傳幫帶”機制,老師傅的經驗與年輕人的創新活力結合,成為技術突破的源泉。6
這種傳承不僅體現在技術傳授上,更融入了企業的精神基因。33年來,李剛參與解決了數百個設備難題,由他研發的“鋼管雙頭打印技術”至今在國內仍是獨有。10
02 技術高地,引領行業之巔
天津大無縫鋼管廠的技術實力,建立在師徒技藝傳承與持續創新的雙重基石上。作為我國“八五”期間為保障能源安全戰略建設的重點項目,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誕生之初就瞄準了“世界一流”。84
公司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煉鋼、軋管、管加工設備技術,配備了完善的自動化系統。能夠生產直徑48-762mm、壁厚3.5-125mm的各類規格無縫鋼管,滿足不同工業場景需求。51
天津大無縫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優勢在于其持續領先的研發理念。公司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全球唯一的全流程、全尺寸中間試驗線,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P系列產品。17
在師徒技藝傳承保障下,企業產品線不斷拓展。從石油套管、高壓鍋爐管到合金鋼管、石油裂化管,產品應用于深海油氣開發、超深井鉆探、核電工程等高端領域。41
03 硬核產品,征服極限環境
2023年,在海南陵水海域,“深海一號”二期工程115.5公里海底管道鋪設完工。天津鋼管提供的9425根無縫海管在近1000米深海表現卓越,刷新了國內深海海管最大口徑紀錄。46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全球鉆井難度最高的深地川科1井。這口萬米科探井面臨超過200攝氏度的超高溫挑戰,使用的正是天津大無縫研發的超深井套管。4
在核電領域,2023年3月,我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該機組的多種特殊材質無縫管道均由天津鋼管獨家供貨。4
這些成就源于技術工人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公司研究分院劉江成表示:“為確保重點工程用鋼管的可靠性,科研人員的研發設計不能出一丁點兒疏漏,這離不開國有企業的深厚底蘊。”4
04 綠色制造,匠心的新使命
天津大無縫鋼管官網數據顯示,廠區綠化覆蓋率高達38.7%,營造了天藍樹綠水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環境。1
近年來,公司投入25.77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實現年發電量近3000萬千瓦時。目前二期、三期光伏項目已啟動,持續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64
在258軋管機組生產車間,偌大的廠房幾乎沒有異味和粉塵。經過技術提升和環保裝備加裝,生產線在提高產能的同時實現了清潔生產。4
煉鋼廠區內,工人通過操作間電腦即可完成絕大多數生產指令,無需長時間靠近滾燙的電爐現場作業,工作環境得到顯著改善。4
推行低碳經濟、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是天津鋼管集團對新一代工匠提出的時代使命。1
從渤海之濱到四川盆地,從“死亡之海”塔里木油田到千米深海,天津鋼管集團的產品經受住了最嚴苛環境的考驗。在西部油田,工人們曾坦率表示從未用過國產套管,但希望親手用上天津生產的鋼管8。
如今,他們的愿望早已實現——天津大無縫鋼管廠在塔里木下井深度超越日本同類產品627.3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