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駝鈴聲聲串起絲綢之路;今日,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噸鋼管穿越6000海里,在卡塔爾海域銘刻下中國制造的印記。
在天津東麗區,矗立著中國無縫鋼管行業的標桿——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八五”期間為保障能源安全戰略建設的重點項目,這家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旗下核心成員,年產無縫鋼管能力達350萬噸,其中油井管年產能超過150萬噸23。
從渤海之濱到中亞腹地,從南海作業平臺到中東油田,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跨越山海,成為現代“鋼鐵駝隊”的核心載體。其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在中亞、中東等“一帶一路”能源工程中刻下鮮明的天津印記。
01 鋼鐵力量,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與規模雙輪驅動
作為中國無縫鋼管行業的領軍者,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又名天津大無縫)擁有令業界矚目的硬實力:
產能規模:具備年產350萬噸無縫鋼管的生產能力,其中油井管年產能超過150萬噸23,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套管生產基地之一。
技術平臺: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內唯一的全流程無縫管材試驗基地,填補了80余項國內技術空白5。
產品體系:自主開發的TP系列產品占新品總量50%以上,其中TP-V系列超深復雜井套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5。
在設備更新方面,公司近期投產的533產線項目使大口徑鋼管產能提升50%以上,通過數控車床精密控制螺紋參數精度,實現產品全流程可追溯6。
這些優勢使天津大無縫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球能源開發領域值得信賴的材料伙伴。
02 走向世界,天津鋼管集團服務“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過程中,天津鋼管集團的產品成為連接中國制造與全球能源項目的關鍵紐帶。
企業積極參與重大國際能源工程,產品廣泛應用于油氣開采、海洋工程、能源化工等領域2,在中亞、中東等地區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8年,公司大口徑Φ559mm L415QS管線管參與中亞地區項目,實現1.3萬噸供貨,用于保障中國華北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助力“西氣東輸、增產保供”戰略7。
2024年底,公司迎來里程碑式突破:為卡塔爾RUYA項目生產的1.96萬噸碳鋼無縫海管正式啟運。這是中國企業在中東地區承攬的合同金額最大的海洋油氣工程EPCI總包項目48。
03 攻堅克難,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突破RUYA項目的技術壁壘
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RUYA項目中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技術實力與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
面對卡塔爾業主提出的100多項技術偏離與澄清8,項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材料需適應酸性3區特殊環境,耐腐蝕要求嚴苛
尺寸精度控制難度大,影響后續海上焊接質量
交貨期緊張,生產組織難度高
天津鋼管集團技術團隊聯合海油工程展開攻關:全面改造生產線,升級全自動無損檢驗設備,引入高精度激光測量機器人1。
歷時數月,成功破解了成分指標、性能要求、探傷技術等一系列技術難題1。
2024年12月22日,首批5000噸RUYA項目用管在天津南疆碼頭裝船啟運,標志著項目關鍵物資順利由生產加工階段過渡到涂敷階段48。這批鋼管在珠海完成涂敷后,將跨越6000海里抵達卡塔爾海域,預計2025年年中開展海上鋪設8。
04 案例分析,抱團出海的“中國方案”
RUYA項目是中國企業“抱團出海”的典范。在海洋工程裝備龍頭海油工程的帶動下,依托天津海洋裝備產業聯盟,國內多家企業聯合攻關:
海油工程向卡塔爾方積極推薦中國供應商,最終促成所有無縫鋼管均在中國采購的協議1。
成功幫助天津鋼管集團、巨龍、海油發展等企業入圍業主AVL名單(合格供應商名單),實現了從材料生產到涂敷的全鏈條國產化8。
這一模式不僅增強了“一帶一路”能源工程建設的供應鏈韌性,更推動了中國供應鏈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融合1。
通過聯合出海,天津大無縫鋼管官網上的產品展示已轉變為卡塔爾Al-Shaheen油田海底的實體管線,見證著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533產線等現代化設備的投產,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口徑鋼管產能提升了50%以上6。而在6000海里外的卡塔爾海域,RUYA項目首批鋼管將于2025年年中開始鋪設8。
從渤海之濱到波斯灣畔,天津鋼管集團的鋼管產品正沿著“一帶一路”不斷延伸。這些無縫鋼管構成的現代“駝隊”,承載的不僅是油氣資源,更是中國制造的創新能力與對全球能源發展的責任擔當。
未來,天津大無縫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繼續深化在深地、深海等極端環境下的產品研發,同時向氫能、核能、碳封存等新能源領域拓展6,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更多來自天津的解決方案。
了解更多產品與應用案例,請訪問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官網